美俄两国在战地2042中,究竟为何而战?
森纳映画
2021-11-30 16:14:00
欢迎收看本期的《游戏不止》,我是乔伊。
这期我们要给大家讲最新推出的《战地2042》。好久不讲战地的内容了,有一种回归的亲切感。这游戏先不说它好不好,给大家简单讲述本作的世界观,以及他们为何而战?
在不远的将来,时间来到了2031年,之前世界就打的天翻地覆了。好不容易稍微安定了两年。在2033年的10月,由于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加剧,地球上出现了史上第一次的六级飓风——泽塔。
这个六级飓风是什么感念啊?网上有个风力等级对照表。我们先看6级,好像就强风啊,电线什么的吹的呼啦呼啦的还好啊。
然而这只是强风,和六级飓风完全是两回事。接着我们看最下面的超级台风对应是五级飓风。光12级的台风就能造成巨大破坏了。而六级飓风在表上甚至没有出现,起码在20级以上。某种意义上说这场飓风可谓是天灾级别,在宇宙上看地球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风眼。
现在大家大体能感受这场飓风的可怕威力,就能明白它基本摧毁和改变了世界。在这场飓风的影响下,世界被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海平面不断上升,经济崩溃,食物和能源严重短缺。不少国家的政府也陷入崩溃状态,到了2035年,德国解体,欧盟正式解散。地缘格局的巨大变动,让很多人就此丧生和流离失所,大量难民四处寻找能苟延残喘的土地。然而剩下一些还得以保全的国家直接关闭边境,并不愿意接纳他们。
就这样,到了2037年。这些遭受遗弃的流浪者们组成了涣散舰队,四处寻找避风港。这些人的出身背景各不相同,如今因为天灾被迫走到一起,决定为抱团生存,并自称“无邦者”。
灾难过后,人类也花费数年时间开始逐渐适应世界的新常态。新能源,沙漠灌溉,水利堤坝等方面的革新拯救了不少城市。怀着能够走向稳定的希望,一些国家重新打开了边界。
眼见世界开始慢慢重建,204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太空风暴,导致轨道卫星发生故障并坠落。后续的大停电更是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让本已堵塞的全球补给链陷入了停滞。世界濒临崩溃,一夜之间,仅存国家之间的信任灰飞烟灭,美俄两国都认为是对方导致了大停电,也有人认为是无邦者的做为。
在冲突夹缝中生存的无邦者们,自己组建起了武装特遣队,在不断紧张的局势中保护自己。为了争夺仅存的资源,同时为了避免责任。美俄两国决定开始招募和利用这些无邦者们,如果他们能在战争中出一份力。那么未来能从残存的资源中分出一杯羹给这些人。
时间到了2042年,再一次的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无邦者们除了选边站队别无选择,他们不为旗帜而战,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战。
《战地2142》现阶段一共有七张地图,分别代表两派无邦者之间的七次行动。第一张地图来自曾经富饶的卡塔尔——多哈。因为其LED构建的城市天际线,而被誉为石英之城。真实的多哈在沙漠中凭借石油崛起,确实很漂亮。但在游戏中由于极端天气让整个城市陷入巨大的沙尘暴袭击,俄方一些卡车装有重要的物资和情报被困于其中,而美方则选择先发制人,准备在沙漠中夺下他们的资源。
第二张地图来自于印度的阿朗港,也是个真实存在的场景,这个地方有全球最大的货船拆解业。而在游戏的世界观中,一些人把灾难后各种废弃的船只拖到这座港口,如变魔术一般拆解钢材资源。一艘大船来到这里很快就消失,数个月后通过黑市商人,让无邦者的舰队就多了一份海上力量。
这个地方是怎么打起来呢?这群港口的印度人,不知道哪拖来一艘俄军的失踪核潜艇,正拆的起劲。这起事件激怒了俄方,也让美方眼前一亮。双方为了夺取这些绝密武器系统,在此港口爆发了激烈的交战。
第三张地图来自新加坡的布拉尼岛,由于世界奔溃后,海平面上涨让很多港口就此消失。为了生存和重建,大量物资仍需要在世界进行周转,因此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核心。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两张地图,基本都在码头交战的原因。而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也刚好处于一个海上交通要道。哪怕现实中,新加坡这个港口也存在,并且和游戏的地图设计非常接近。在游戏中,残存的航运业都很依赖这个关键枢纽。如果谁能占领这里,将对自己的物资运输提供极大保障,也能阻挡和打击敌人的运输补给线。为此这一港口成为了美俄两派的必争之地。
第四张地图来自韩国松岛,这张地图不论平衡性,单纯看场景风格设计挺不错。各种大楼,公园,建筑都非常还原现实。双方在此交战的原因,是因为2040年那场太空风暴,让大量卫星瘫痪和坠落。人类的通信和互联网几乎中断,陷入了黑暗时代。而韩国松岛这里有家公司叫“大成电子”,这家公司凭借电信和数据服务,居然发了笔“球难财”。让全世界瘫痪的通讯和数据服务,在这里能再次链接。整个韩国经济在灾难后能快速恢复,也是凭借这家公司的巨大贡献。当然,全世界60%数据流量在这里交汇,美俄双方也不例外。为此他们需要在开战后全力夺下松岛,能为之后的网络战获得极大的优势。
第五张地图来自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这个欧洲航天局的火箭发生中心也是真实存在,在游戏中也是因为之前太空风暴导致卫星全没了,失去了来自太空的信息优势。两边都不知道对面的情况。
然而美方准备用火箭再发射一颗上去。俄方一听肯定不干啊,要没大家都没,不然通讯,情报等都会处于极大的劣势。甚至有情报显示,这颗卫星还搭载秘密武器。为此在火箭还有20分钟发射前,俄方决定派兵阻止发射。而美方也全力保卫这一颗卫星能顺利升空。
第六张地图就是游戏虚构场景,来自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当时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时,南极洲各种冰川分崩离析,让该地变得极其危险。然而毛子认为富贵险中求,反而趁机冒着风险到南极开采石油。就跟星际偷开分矿一样,不得不说俄方赌赢了,在后续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南极的石油资源为俄方提供了极大的优势。甚至以此威胁无邦者。如果想要石油就必须占俄方这一边。
当然,后续美方肯定不会放任不管,在南极为资源争夺的战斗即将爆发。
最后一张地图来自埃及开罗,和韩国一样,一家虚构的辛赛科农业公司在这里,凭借转基因技术和高科技农业崛起。他们能在沙漠培育出抗旱农作物,也为此吸引了美俄两边的注意。如果谁能够夺下该地和技术,那么未来就能解决自己饥荒的问题,并且能将饥荒作为致命武器攻击敌人。
通过前面的介绍,无论是玩过的玩家,还是没有买游戏的玩家。都能了解这作游戏的世界观和大体剧情。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曾经,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的冲突和纷争,都是为了争夺资源而展开。
然而大家都知道这场战争的走向如何了。早在2006年,战地系列就推出了《战地2142》,里面的世界已经变成了冰河时代。地球的气候环境几乎快无法生存。如果这场战争从2042打到了2142年。从2042美俄两国都还只用利用无邦者打代理人战争。到2142年人类都打的快灭绝了,仅存的国家开始抱团,双方也将武器升级成战争机甲和泰坦战舰。变成了欧洲联盟和泛亚联盟的最后死战。
这次的《战地2042》采用了专家模式和兵种模式的结合。在玩家选择扮演的专家后还能从中选择四个兵种。这些专家也自己的独特技能,例如翼装飞行,抓钩,自动机枪,盾牌,注射针,无人机,电子干扰等玩法。这些新添加的改动,有人觉得不错,但有人认为不那么像战地了。这个先不谈好不好。
我们先把它的游戏模式给大家简单讲讲。
征服模式,这个就是战地最传统也是最经典的玩法。地图散落一些据点,需要两派玩家互相争夺和占据。
冲突模式,这个和《战地1》的行动模式差不多。一派防守,一派按照区域进攻。这个模式的交战由于较为集中,也打的非常激烈。
新加入了“危险地带”的玩法。对于步战玩家应该较为喜欢,在开始前玩家需要组成一支4人小队进入战区,收集散落在各处的数据硬盘,整局游戏也会有多支队伍互相争夺,各自为战。最后在风暴袭来之前,找到或者从其他敌人那夺取硬盘,最后在指定地区撤离。
其实大家也看出来了,这个模式和《猎杀:对决》规则差不多,收集到的存储盘越多,玩家就能拿到的赏金就越多,并能利用这些赏金在下一次游戏中,购买新的枪械装备技能等。以此来应对其他玩家、硬盘附近刷新的AI敌人和致命风暴的威胁,多种变数使得场上形势错综复杂且极度危险。
最后还有个“门户模式”的玩法,在这里体验战地2、3、1942的经典高清重置内容外,也能将 2042 的游戏世界与过去进行结合,在里面体验二战士兵大战未来战士。某种意义上上买了《战地2042》,能在这个模式中体验到2,3,1942的玩法和地图。
这个模式还能自行创作更具个人特色的规则和内容,游戏提供了极其详细的规则编辑器,来让玩家可以自己创造出有趣的比赛。比如举办一场刀战,只能用爆炸物,或者坦克大战。甚至我还遇到了一个“生化服务器”,在里面只有几名“人类”能够拿枪进行射击,剩下的人当丧尸只能拿刀近战。
不得不说门户模式这一次设计,把玩法的主动权交给玩家自己发挥,这一点做的还不错。并且本作不但有官方中文,还有本地化较好的中文配音加入,同时游戏还添加了一些AI角色,能让玩家与AI展开对战。据现阶段玩家的反馈,AI还能逐步学习和成长,后期的AI甚至比玩家还厉害。
最后我个人谈谈我这次对《战地2042》的感受。
先说优点,128人的模式,特别是一开局大量步兵涌入战场,坦克和飞机在身旁快速越过,会给人非常震撼的感觉。同时游戏的沙尘暴,龙卷风等战场变化,也感觉很有意思。每次遇上龙卷风都愿意进去体验一下“螺旋升天”的感觉。特别是带上翼装,还能借此快速转移战场。一些场景细节的互动也能改变战场的场景。比如火箭那张图,打到后面会发生巨大爆炸,或者火箭起飞。这些玩法细节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毕竟战地偏娱乐向。
但缺点现阶段就不少了。游戏整体并不是很令人满意,首先表现在平衡性上。就比如冲突模式中,由于这次采用128人的大战场,在加上一些地图不平衡的设计,以及各种专家技能的加持。让进攻方胜率极低,甚至经常出现第一个区域都打不下来。
像征服模式中,也是因为大战场的缘故,每个点位之间的距离相隔较远,如果没有载具的情况下要跑近一分钟才能到下一个点位。这导致步战玩家基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赶路上。
接着平衡性和武器载具的设计,也较为离谱,在第一周游戏中最强的载具,竟然是看起来最脆弱的气垫船。能抗三发火箭弹,还能自动回血。并且气垫船号称“泥头船”。凭借其速度和灵活性,直接能撞死一堆玩家然后溜之大吉。如果再配合得当,泥头船的武器也能把步兵按在地上打。更可怕的是一局游戏双方都能派出好几辆泥头船,导致战场上这玩意甚至比坦克还恐怖。各种乱窜横冲直撞,让步战玩家体验极差。甚至想跑高楼躲着,这玩意竟然还能爬墙给你个惊喜。
同时这一代的UI和交互设计,可谓是灾难。在游戏界面上有时候能感到非常杂乱。尤其表现在武器改装界面。一个明显的+号基本所有玩家,第一直觉就是认为可以点击该按钮,进行武器配件的设置。然而点击并没有用,真正有用是点旁边的按钮,然后还要多处来回点击,才能实现一个简单的武器配件设置。
作为战地系列最具代表性的寒霜引擎破坏效果。在本作中几乎没有出色的表现,大部分建筑就几面墙被破坏,很多建筑连倒塌都没有。而且宣传片中的大楼震撼的倒塌也没有实现,感觉还不如之前几作的破坏效果。反而“寒霜航空”的头等舱,到是布置的非常豪华。
步兵的TTK较长,互相对枪都要打一会才能打死敌人。在武器的操作和手感上,无论是后坐力,伤害都很奇怪。就比如载具的转轮机枪,按理说应该是一个极其强力的反步兵武器,这么快的射速对着敌人扫射大部分竟然是未命中。少部分命中后伤害也很低,完全体现不出载具武器的威力。甚至更离谱的是这一代的爆炸武器,威力小的可怜,爆炸范围也极其的小,甚至出现过一炮炸不死一个士兵,装弹还极其缓慢。
而反着过来看载具这边,坦克的装甲并没有体现出来,4个坦克乘员位的设计很明显想如《人间地狱》《战争附言》那种细分职责。然而效果并没有那么明显。再加上这作还有无人机加C5炸药的配合,
曾经的神风小车和步兵贴近,至少双方都能有打的有来有回。然而这次并不起眼的无人机,带着炸药直接撞来,让载具难以防范,开着开着莫名其妙就死了,使得地面载具的玩家体验也很糟糕。
而且现阶段BUG还不少,尤其是一些恶性BUG。估计不少人已经遇到过了,死了之后无法复活,也无法被救,只能等待游戏结束或者自己退游戏。这绝对会让很多人血压拉满。
同时还有一些敌我识别的标识缺少,导致你以为是敌人开枪,打半天打不死发现是友军。还有一些防空武器的锁定交互也经常出BUG,要不然锁不到飞机,要不然可以暴打飞机。
再加上大量武器和配件,都需要很多时间去刷,不刷一开始打着又很难操控。致使如果要良好的武器体验,会让玩家非常的肝。
总体来讲目前《战地2042》的表现并不尽人意,而且我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哪怕游戏没做好,哪怕上一作《战地V》一开始也不理想,但至少BGM是非常不错的。这作主题曲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想做成《战地3》那种风格。但直接搞成了极其糟糕的全损音效风,应有的主题曲灵魂也消散殆尽。
其实如果以游戏现在的状况来看,客观来讲如果它不叫《战地》,它作为一个第三方的作品。那么现阶段表现还凑合,甚至还能说比较好。但问题是它是FPS的多年来的经典IP,顶着战地的头衔,更何况玩家们曾经也体验过它之前几作的优秀。满怀期待的等了几年,结果如今的表现还不如以往作品,这种落差感才是玩家们比较失望的地方。
最终我个人建议是,如果你现阶段买了游戏,只能凑合着玩。但如果还没买的话,我建议先观望一段时间,等后续打折和优化再说吧。不过官方在尽力优化,最近也刚更新了一些补丁,期望后续能逐步改善。
感谢收看本期的游戏不止,下期我们则把同期上线的《使命召唤:先锋》的节目给大家安排。喜欢的观众朋友们可以关注点赞,我是乔伊,我们下期再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