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南派和北派的区别
饶竣楠
2021-03-11 06:18:54
共 3 个回答
左竣熙
2021-03-17 16:45:16
小说中盗墓的南北派的区别:
1、擅长技巧不同,北派”以“巧力”见长,如盗洞打在何处(棺前、棺尾)、掘成何形(方洞、圆洞)都有讲究,十分诡异。南派则以“巧技”见长,可谓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型”。他们手段超强,“南派”的绝活是寻找墓葬。
2、盗墓方式不同。北派盗墓贼在工具的使用上特别讲究,如洛阳铲就是北派盗墓贼发明的,既是他们盗墓利用,也是他们盗墓绝技。南派则善于使用“望”、“闻”、“问”、“切”四法,此法便是南派中的“长沙帮”盗墓贼所总结,是他们惯用手段,当然也是绝技。
3、盗墓风格不同无论是寻找墓葬,还是发掘墓葬,“北派”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是单纯依靠工具锋锐,所以我们将“北派”盗墓称为“粗放型”。南派在寻找古墓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或是祖传的经验,他们对中国古代的风水知识有独到研究。

扩展资料:
小说中的盗墓派系:
1、摸金校尉:摸金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门人有摸金符。
2、发丘将军:又名发丘中郎将、发丘天官、发丘灵官。到了后汉才有,与摸金同出一脉,其手段和摸金校尉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发丘印”。
3、搬山道人:始于西域孔雀河双黑山流域,其辈皆同宗同族。本为扎格拉玛后人,搬山者善独门“搬山分甲术”,此术可细分为“搬山填海术”并“分山掘子甲”两门,合称“搬山之术”。
4、卸岭力士:始自汉末农民军盗发帝陵,众力取利,分赃聚义,人数少则成百、多可千数。
5、观山太保:少数人组成的不为人知的盗墓门派,起源于明代。
参考资料:
丁侯文彦
2021-03-19 07:53:01
1.书中关于南派与北派的介绍:我爷爷是长沙土夫子,就是盗墓贼,爷爷入这行一点也不奇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世袭,我太公的太公13岁那年,华中一带闹旱灾,那年代,一闹旱灾就起饥荒,你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吃,那时候长沙边边角角里啥都没有,就是古墓多,于是靠山吃三,靠墓吃墓,全村人一起倒斗,那几年不知道多少人饿死,就他们那村一个都没死,还一个一个都吃个圆谷谷的,全靠挖出来的东西跟洋人换粮食吃。
“北派”与“南派”——两大盗墓派别
北派”盗墓者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盗墓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墓葬所在的具体位置。北方地区土质较黏,所以墓葬多为土墓,只有等级较高的大型墓葬为砖室墓或凿山为陵。针对北方土墓的特点,一种方便而又能快速、准确定位墓葬具体位置的工具应运而生,这就是洛阳铲。
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历代墓葬的填土、墓葬填充物不同,因此墓葬可以散发不同的味道,如秦汉时期墓葬中常常灌注水银、随葬朱砂防腐,而唐宋之后墓葬外侧习惯涂抹青膏泥。这些特殊物质所散发出的气味也许一般人难以察觉,可那些世代以盗墓为生的盗墓者却能敏锐地辨别这些气味,从而进一步精确定位墓葬所在地。

张远悦
2021-03-21 05:13:50
我个人觉得主要分为::“摸金”、“发丘”、“搬山”、“御领”。
是指中国古代诸多盗墓群体的几大典型的派别,“摸金”负责定穴(风水术最好)。
“御岭”负责挖墓(声势壮观),
“搬山”负责探险(身手最好)。
“摸金”、“发丘”。特别是“发丘”当时是政府私下里的盗墓组织。像“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都是政府官封的官衔。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可能是影响不好发丘渐渐就失传了。搬山同御领也因为破坏性太大而失传了,由于中国人信风水,摸金倒是存活很长时间。
“北派”以“巧力”见长,如盗洞打在何处(棺前、棺尾)、掘成何形(方洞、圆洞)都有讲究,十分诡异。方口形的盗洞就是北派所创,因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地上多见,圈内俗称“关中式盗洞”。北派盗墓贼在工具的使用上特别讲究,如洛阳铲就是北派盗墓贼发明的,既是他们盗墓利用,也是他们盗墓绝技。
南派则以“巧技”见长,手段超强,通过自己或是祖传的经验,结合所掌握的堪舆理论来探穴盗宝,他们对中国古代的风水知识有独到研究。北派发明洛阳铲,南派则善于使用“望”、“闻”、“问”、“切”四法,此法便是南派中的“长沙帮”盗墓贼所总结,是他们惯用手段,当然也是绝技。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