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领导干部的级别和排序知识
谌鸿畴
2022-09-04 13:23:45
共 1 个回答
陈钰皓
作为政府机构的人员,尤其是新人,常常会被单位的性质、人员的构成、领导的级别及排序搞得一头雾水。
下面,我们以县为例,具体来说明一下。
一、几个基本的名词概念。
在现有的体制中,有几种普遍性的情况在各地均有存在,需要首先说明。
1、人员编制:
是指财政供养人员的归属情况。
主要包括行政编(公务员)、参公人员(事业编制,按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具体分为全额事业、差额事业、自筹自支等)、人事代理(没有编制)、企业人员等。
关于他们之间具体的差别,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询。
2、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是指有实际职务的领导干部,一般是指书记、某某长(县长、局长、科长)、某某主任等;
非领导职务是指享受领导职务待遇(工资、福利),没有实际职务的人员。如,主任科员、调研员、巡视员等。
在县一级中,非领导职务在行政编人员中有,事业编人员中没有。
最新修改的公务员法取消非领导职务,改为职务和职级。
3、四家班子:
通常指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
4、级别:
等级的区别。
即常说的省部级、市厅级、县处级、乡科级、科员等。
级别和职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情况下,干部的职务和级别是相对应的,比如县委书记就是正处级,但也有例外,有的县的县委书记如果是市委常委,或兼任其他市级职务,就是副厅级。
二、县一级各领导级别
1、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县政协主席等县四套班子正职是正县级(正处级),如果有的县地位特殊、经济比重大,县委书记甚至县长可能是副厅级。
2、县委常委:除书记、县长外,一般都为副县级(副处级),有的地方县委副书记是正县级。
3、副县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一般都是副县级(副处级)。四套班子成员统称为县领导。
4、公检法领导一般都为副县级,公安局长普遍挂职副县长。
5、工业园区、管理处等负责人,一般情况为副县级。
6、局长,乡镇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书记、主任一般都是正科级,副职为副科级。
三、县一级领导干部排序
1、县级干部综合排序: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县委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法检两长、其他县级干部、非领导职务干部。
2、县级干部各系统内部排序:排除组织部门特别说明,以任同一系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序。
3、科级干部排序:这方面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职务和级别,一般按部门权重排序,但有时也参考个人任职时间。部门的一般顺序是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常委部门、党委部门(老干部局、信访局、农工委等)、政府部门(各局)、群团部门(工、青、团、妇等)、垂管部门(公检法、税务等)、乡镇街道。人员排序一般为正科级领导、主任科员、副科级领导、副主任科员。
精彩由您续写:
请关注“池氏网公众号”:ID: chiszqw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 池春燕 WX:xuyuanchiw
你若喜欢,点个 在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