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给河南灾民发粮食,是确有其事还是谣言?
孙暖怡
2022-09-03 04:01:45
共 1 个回答
吴国起
处在四战之地的中原,河南在抗日时期曾遭受到日本鬼子的残酷蹂躏。作为一个被反复争夺的十字路口式的战场地区,老百姓所遭受到的兵祸,后人是无法感受到的。而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关于一些事实的诉说和事后的回忆,许多事情出入很大。
“日本人进攻河南的手段这么毒辣,给灾民发粮食,是我没有想到的”。电影《一九四二》里说到,日本鬼子在进攻遭受旱灾的河南时,为了达到其尽快占领的目的,沿途给河南灾民发放粮食。电影里的这番意味深长的描述,改编自这段话,“一九四三年,日本人开进了河南灾区,这救了我的乡亲们的命”。[1]
时间不符合,日军1938年就占领了豫北
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真的会良心发现给灾民发粮食吗?
恐怕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日军并不是在1942年的时候,才开始进攻河南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调集约37万人的兵力,从9月14日开始向南进犯,10月18日,日军攻占磁县(河北)后,准备强渡漳河,进犯安阳。以商震为总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集团军主力32军,沿平汉路一线一路阻击日军……11月5日下午4时,安阳城被攻陷”。[2]可见,日军还在1937年的时候,就以优势兵力向河南进攻了。“1937年10月20日拂晓,日军大队人马偷渡漳河……商震在安阳一带,以不足3万人的兵力抗击了近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歼敌2000多人”。[3]日军在拿下安阳之后,继续沿平汉路向河南腹地推进。“1938年2月,日军攻占新乡、焦作后,沿道清线侵犯晋豫边”。[4]
到 1938年的时候,日军的铁蹄已经触及黄河北岸,豫北全部沦陷。这可以说明,日军1942年开进豫北灾区,是不符合事实的,1942年的豫北地区,已经被日军占领4年多了,何来日军在1942年才开进之说?
在豫北全部为日军占领之后,国民党所领导的正规军队,都撤离了这一地区。这一点,可以从共产党在这里开辟敌后战场看出端倪来。“1937年9月,沿平汉线南侵的日军占领安阳不久,朱瑞代表北方局在焦作成立了中共晋冀鲁豫省工委……至11月,太原失守,华北战局大变。党中央指出: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进入主要地位”。[5]
1937年10月30日,侵入河南安阳郊区的日军远山部队 这些资料都能表明,1942年河南发生旱灾饥荒之时,豫北已经是沦陷区了。在日本人统治和占领下,民国政府即便有心救济这一地区的灾民,但是也没有能力做到。因此1942年河南全省发生大饥荒时,无论民国政府救灾有力与否,豫北地区的老百姓都感受不到。
日军残暴无比,不会突然心生怜悯
那么,另一个问题就随之出现了。作为沦陷区的豫北,会不会是在1942年发生普遍饥荒的时候,日本人拿出一部分粮食,救济了豫北的灾民呢?我们不妨看看日军在豫北做了些什么,就知道他们会不会主动拿出粮食救济豫北的灾民了。
“日军攻入安阳城后,大肆奸淫烧杀,从小西门起,东沿裴家巷,南顺西营街,北至北马道,路上见人就杀,然后挨家挨户地搜。在小西门、北马道、西营坑一带将安阳同胞1000余人赶到西营坑边用机枪扫射,并烧毁房屋数百家”。[6]
“民国28年(1939年4月),日军飞机3架,从邯郸、安阳县飞入林县,对城关、合涧、东姚、姚村、临淇、任村、横水等集镇轮番轰炸7天”。[7]
日军对占领区实行变相抢掠,即实行所谓“统制”,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中国农民的粮食。随着战争的发展,统制变成了强制购销,即推行所谓的“粮食出荷”政策,强迫农民将生产的粮食的绝大部分按伪政府规定的最低收购价交售。日军所征收的农业杂税种类繁多,1939年日军在豫北、豫东占领区强迫农民缴纳的赋税竟达22种之多。 [8]
河南省抗日战争时期及前后人口变化 以上这些资料只是日军在豫北地区,所实施暴行的冰山一角。日本鬼子每占领一个地区,就会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而且还要抢粮食、强迫农民低价卖粮。这样施行野蛮、残酷统治策略的军队,他们会生出仁义之心救济灾民?简直就是胡扯!所以,在1942年发生大饥荒的时候,豫北处于日军铁蹄蹂躏下的灾民们,根本不可能得到日军发放的救济粮,豫北的灾民跟河南其它地方的老百姓一样,大部分人在饥荒中只能听天由命自生自灭。
给日军做苦力的中国人都是被抓的
至于说,有灾民在吃了日军的救济粮后,帮着鬼子运送物资,甚至上战场打中国军队,这也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1942年河南发生大饥荒的时候,中国军队和日军并没有在河南发生大规模的战役冲突。而且豫湘桂大战役是发生在1944并非1942年,所以“在豫湘桂战役期间,河南灾民帮助日本鬼子”这个说法,在时间上就是错误的。1944年豫湘桂战役开始的时候,河南境内的饥荒已经过去了。
豫湘桂战役又被日军称为一号作战,发生在1944年 再者,日军的后勤供应中,确实会有中国人运送物资,但这些中国人都是被日本鬼子抓来的壮丁。而且在1942年发生大饥荒的时候,政府已经想到,可能会有老百姓为了吃的,而被日军抓去或者引诱做壮丁,政府为此还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各县应切实督饬所属团队协同国军,在通往地区地点设哨盘查,制止良民逃往敌区;如遇敌军抽集我壮丁难民,应随时随地予以武力驱逐,以粉碎敌寇阴谋”。[9]
事实上,抓老百姓强迫做壮丁苦力,才是日本鬼子的惯用手法。“日军在占领区还掠夺农村青壮劳动力,主要用于兵役、修路、修飞机场、挖封锁沟、修封锁墙、修工事、运送物资等,有的青年被掠到东北、朝鲜、甚至到日本服苦役。据统计,河南被抓往日本的总劳工数达4950人”。[10]
综合来看, 1942年发生大饥荒的时候,作为沦陷区的豫北、豫东等地的河南老百姓,他们不可能吃到日本人发的救灾粮食。当然,这里面不排除那些灾荒中,主动投靠日本鬼子的汉奸能得到日军的救济。但日本人给汉奸活路,并不等于日本人给灾民发粮食。“给灾民发粮食”,这种所谓的事实,更像是战乱、饥荒的环境里,在惶惶不堪的人群中流传的谣言罢了。
1942年饥荒时期的河南灾民 战乱环境下,流言四起并不是新鲜事。在豫北林县的一些乡镇,日军还没到来的时候,百姓们听说黄衣军打了胜仗要来了,于是纷纷准备饭食,要犒军。然而当日本鬼子来了之后,他们才知道所谓的黄衣军并不是中国的军队,而是日本鬼子。
在战乱和饥荒这样天灾人祸的共同夹击下,百姓生命如蝼蚁。他们已经很悲惨了,就不要再往他们身上泼“吃敌人救济粮”这样的脏水了。
参考文献:
[1]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2]《1937年:惨烈的安阳保卫战》
[3]《商震与安阳保卫战》
[4]、[5]刘才干、李奎《晋冀豫抗战纪实》
[6]《1937年:惨烈的安阳保卫战》
[7]《林县志》
[8]顾秋《铁蹄下的安阳》
[9]民国《河南省政府救灾工作总报告》
[10]《河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