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没对手的Win掌机?深度评测一下ROG Ally
ROG Ally刚曝光的时候,笔者就对这款Win掌机有极大的兴趣了,相对Steam Deck更好的屏幕、更轻的重量,极限功耗下更高的性能,再加上败家之眼LOGO,相信没有人能拒绝吧?再加上笔者对需要刷刷刷的游戏情有独钟(最近沉迷大菠萝4),一款优秀的掌机能让我在工作的午休时间或者是公共交通通勤的路上也畅快玩耍。前段时间收到这款机子,在深度游玩了一周后,结合之前的长期游玩Steam Deck的体验,写下这篇评测,来好好聊聊这款掌机到底值不值得买。
简单开个箱
首先是开箱环节,现在网上的开箱视频,文章有很多,我这边就简单过一下。外包装个人感觉还算比较低调的,整体尺寸对比Steam Deck会更小,想来原因是因为ROG Ally不随机附赠收纳包(收纳包官网有卖,价格是349元,不建议购买)。
打开上盖,映入眼帘的就是ROG Ally的本体了,第一眼的感受还是不错的,很有ROG品牌的那种酷炫味,相对傻大黑粗的Steam Deck会更加讨喜,掌机的按键布局,握持手感之类的,我这边先不展开,放到后面详细讲。
拿出主机后下层就是标配的65W充电器以及产品手册等附件,嗯~没有其他了。
外观&握持体验
ROG Ally外观整体是以白色为主的,遥杆区域有两个RGB圆环,扑面而来的电竞味,按键是经典的Xbox布局,屏幕两侧有各有一个音箱。
背面是ROG近年的设计语言,遇光会变色的斜线将掌机背面分割开来,加上ROG大眼睛,辨识度拉满。
接口都集中到了掌机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是:3.5mm耳机口、micro-SD卡插口、XGM接口(连接华硕专属外置显卡设备)、Type-C口(可以充电或者外接拓展坞)、音量+/-键、电源键。
握持体验我觉得是掌机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了,优秀的设计能让玩家的游戏体验上升一个层次,让玩家能更加把精神集中到游戏里面去,提升沉浸感。
ROG Ally的按键布局是Xbox手柄的设计,如果这之前经常使用Xbox手柄的话,上手几乎不需要适应,反观PS5和Switch平台的玩家还是需要一点时间适应一下。按键手感也跟Xbox手柄类似,特别是肩键的区域,我觉得手感几乎跟Xbox手柄相同;X/B/Y/A以及方向键位则中规中矩,相对肩键略差一些;两个摇杆手感是偏软的,比Xbox和Steam Deck的都软,习惯了其他两款手柄摇杆后,用上ROG Ally会觉得太飘;机器背后还附带有两个自定义按键,但是个人感觉手感有点拉胯,且那个位置我有时候会觉得硌手,也很少使用上,在我看来是一个缺点了。从整体来看,按键手感依然可以给到高分,可以说是现在掌机按键的手感天花板。
ROG Ally整机的握持手感我认为是它一个极大的优势。首先,608克的重量,相对Steam Deck的669克轻了整整60克!千万不要小看这60克,我玩Steam Deck的时候,最多一个小时就需要找个地方垫一下机器玩了,而ROG Ally则可以手持着玩到机器没电(大概2小时左右),600克出头的重量刚好卡在了甜品点上,值得一个好评(也可能长期玩Steam Deck锻炼的)。其次,优秀的人体工学握持设计和和背后的格纹防滑,握持起来真的很舒服,如果是汗手的玩家注意清洁下那个格纹,很容易积泥垢。
硬件配置:
先贴一下硬件配置参数:
CPU:AMD Ryzen Z1 Extreme Zen 4(8核16线程)
GPU:AMD RDNA 3
屏幕:7英寸 16:9 1080P 120Hz IPS 100%sRGB 触摸屏
硬盘:512GB NVMe SSD
内存:16GB LPDDR5 内存
音频:支持Dolby Atmos的双声道音响
电池:40WH
充电:最高 65W PD充电
亮点显而易见了,首先,ROG Ally搭载了目前AMD最新的手持游戏端CPU——AMD Ryzen Z1 Extreme Zen 4,集成了12个RDNA3 GPU单元以及24MB的缓存,最高可达8.6 TFLOPS的图形性能,这个数据上,Steam Deck是1.6TFLOPS,纸面参数是直接把后者秒掉了,实际游戏体验还得实测一番才行;其次,7英寸1080P、120Hz 、100%sRGB高色域的屏幕也让我眼前一亮,7英寸上的1080p观感十分细腻,瞧着Steam Deck的720P分辨率的低色域屏,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其他的配置让我比较有记忆点的是电源键集成了指纹,尽管我经常按不上,最后还得输密码...
Win系统&Armoury Crate SE
ROG Ally出厂预装windows11系统,所以呢,你在PC上玩游戏会遇到的问题,这里全都有:蓝屏、闪退、突然弹出的更新、触控逻辑不行.....太多太多。
但是搭载win系统的优点也有,可以整合各种平台,Epic之前免费领的游戏可以拿出来玩了、Xbox会员库的游戏任玩、Steam游戏同样支持,甚至他还能成为你的生产力,毕竟它开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装office啊。
另外一点就是,win系统因为具备强大的兼容性,玩游戏的效率就显得不是那么高,类似Steam Deck的系统就是valve为它深度定制基于Linux的Steam OS系统,这种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硬件的性能。好在ROG Ally搭载的Z1 Extreme处理器强过Steam Deck不是一点半点,标称性能甚至已经大大超越上世代家庭主机PS4的性能水准了,所以游戏方面应该会给到惊喜?
华硕在win系统上还专门为ROG Ally开发了一套对应的软件——Armoury Crate SE,可以实现掌机UI、调节性能模式、自定义按键布局等功能,个人觉得目前的功能还不是很强大,且经常出bug,偶尔会有怎么按都按不出来的情况。开机时会自动打开Armoury Crate SE,并自动识别掌机内大部分安装好的游戏和游戏平台,且会匹配对应的封面。操作逻辑上,软件内都可以使用手柄完成绝大部分操作,这点做得不错,毕竟作为一台掌机的专属软件,还需要触屏辅助的话,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
我们还可以在Armoury Crate SE内配置喜好的手柄键位,系统内提供两款控制模式:游戏手柄模式和桌面模式。前者适用于大多数原生支持游戏手柄的游戏;后者适用于一些需要使用鼠标操作的游戏或者应用,使用该模式的时候,右摇杆会模拟成鼠标进行操作,操作感一般,相对Steam Deck上成熟的触摸板,几乎没有可比性,但也聊胜于无了。值得一提的是,摇杆上的灯效也可以在该软件内进行RGB灯光和光效模式的调整。
另外,我们还可以可以通过点击屏幕左侧的小三角标志按钮来呼出该软件的快捷菜单,里面可以快捷的更改核心功耗(目前有10W、15W、25W可以选,网上有看到说插电的30W涡轮模式,我并没有找到)、屏幕刷新率(120Hz或60Hz)、屏幕分辨率(1080P或720P)、显示效能信息等,支持在Armoury Crate SE内调整需要的快捷按钮。
总体来说,由于使用了win系统,整体的交互也有点难受,很多情况还不如直接用上触屏,没法像Steam Deck那样使用两个触摸板来操作,我又是个大汗手,经常会在屏幕上留下指纹和汗渍。ROG Ally在系统和软件方面可圈可点,但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但是win系统的上限就在这,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就是了。
性能测试
游戏测试前先常规对基准性能进行一波测试,分别使用10W、15W、25W的功耗模式进行3D Mark中Time Spy、Fire Strike和NightRaid测试,成绩如下:
性能略强于其他品牌使用的最强掌机CPU AMD Ryzen 7 6800u,Z1 Extreme名不虚传。
用25W增强模式跑一下娱乐大师,获得了127W+的跑分:
值得一提的是,测试过程中,尽管开启最强的25W增强模式,风扇的噪音仍然不高,属于开启游戏音量就几乎可以无视的程度,华硕在散热这方面的技术力没话说,这点比Steam Deck好太多了。
游戏测试
游戏方面,我一共测试了《极限竞速:地平线5》、《艾尔登法环》、《只狼》、《暗黑破坏神4》共四款游戏,都使用的是游戏预设的中画质且分为1080p和720p两组分开进行,测试ROG Ally在静音模式(10W)、性能模式(15W)、增强模式(25W)中的游戏帧率如下:
可以看到,ROG Ally在静音模式(10W)下的性能几乎发挥不出来,测试的游戏中,除了对win系统优化极好的地平线5以外,基本都处于不可玩的状态。但是从性能模式(15W)开始,帧率相对10W的模式有了极大的增长,720p分辨率下,可以中画质流畅的玩主流单机游戏了。增强模式则可以流畅的游玩1080P中画质的主流单机游戏,性能不可谓不强。
当然,有得必有失,高功耗换来的是续航的拉胯,实测开启15W性能模式只能提供大约2个小时出头的游戏时间,开启25W增强模式则只有1个半小时不到的续航了... 所以,插电玩的话可以直接开启增强模式来发挥ROG Ally最强的性能,如果是使用电池供电游玩的话,建议使用15W的性能模式,10W静音模式玩游戏的话不建议开启,比较推荐只是使用掌机临时浏览一下网页或者玩玩独立的小游戏之类的低需求场景下开启,玩较大型的游戏,不管是1080p还是720p都没办法满足需求,直接就是卡成PPT的状态了。
由此可知,AMD Ryzen Z1 Extreme这颗处理器15W以上的功耗才开始发挥他应有的性能,对比Steam Deck的10W功耗甜品点,还是有很多的优化空间的,毕竟作为掌机,续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最后再来看一下在不同功耗下(仅用15W性能模式和25W模式测试,10W因为性能释放问题无法正常游玩)ROG Ally能正常游玩《暗黑破坏神4》的画质表现(平均30帧以上视为可以正常游玩)。
在720p分辨率下,最为流畅且画质尚可的选项是25W模式预设中画质,平均帧率可以达到63帧,体验下来十分流畅,画质方面虽然是720p中画质,但因为掌机的屏幕仅7英寸,观感也还是不错的。另外该分辨率下,虽然可以开启高画质并以平均51帧的帧率流畅运行,但相对中画质提升还是有限,不如提高分辨率来得实在。
切换成1080p分辨率后,15W模式下玩暗黑4达不到在1080p游玩的标准,所以仅使用25W模式进行测试。画质上,相对720p有了极大的提升,整体观感十分细腻,环境和人物的细节清晰可见,十分适合保证基本流畅帧率的前提下追求极致画质的朋友。最后提一下,为了保证标准一致,画质测试里使用的设置参数都是游戏预设的画质档位,网上有很多可以少量损失画质但可以提升较多帧数的方法,朋友们可以按需搜索调整画质。
总结
ROG Ally的在当下的掌机市场是一款优点缺点都特别分明的产品,其设计、手感、屏幕、性能都是值得肯定的,无疑是当下掌机市场的天花板存在,且win平台不用折腾就可以游玩Xbox平台、Epic平台甚至模拟器等等,加上其仅4999起的售价,败家之眼感觉都满满的持家味道。而缺点在于win平台太过于通用,浪费了一部分性能,甚至偶尔蓝屏、闪退一下,导致整体的游戏沉浸感不是很足,交互上也比较别扭,并且很多时候我觉得它更像一台自带手柄的win平板。最后说一句,预算充足且不在意win平台,入手ROG Ally在现阶段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有丰富的Steam游戏库或者能接受折腾,使用较低的预算入手Steam Deck会有更有性价比。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