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类网线全军覆没,别买!
今天一早,朋友老谭的一项史诗级任务完成,并发出了总结。
老谭的这个项目,在很久之前iN就在关注,说来简单,就是测试某东上销售的100条网线,其中不乏大量宣传自己的网线可以通过福禄克测试的。但是实施起来相当困难,一条一条的线挨个测试、挨个点评,项目持续了几个月,终于完成,撒花庆祝一下。
这个项目的意义实际上很重大,算是一个民间第三方进行的市场评测,一般而言,家庭用户很少能接触到福禄克测试仪,而某东上的商家宣传是不是夸大其词作为普通用户来说根本无从验证,因此这件事就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打破信息壁垒的层面,让用户从只能听取商家的一面之辞变为有那么一些选择和参考,虽然不是专门的打假,但也让普通用户知道“不能尽信商家”的这一铁律。
这项独立评测不仅令用户能够更有信心地做出购物决策,还帮助他们避免受到虚假宣传的影响。通过验证宣传能通过测试的产品的实际性能,老谭为用户提供了相对客观的参考数据,帮助他们选择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络电缆,从而提高了用户决策的准确性。
同时,这个项目揭露了市场上可能存在的虚假宣传和市场谎言。通过实际测试结果,用户能够了解哪些产品真正能够达到宣传中所声称的性能,从而消除了市场上不实信息的干扰,对用户的意义就是真的可以打消高价购买一些虚标的跳线可以提高网络性能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实际上,真正的市场情况并不容乐观。
我们以七类线来说,按照现在的公布的标准ISO/IEEE是有Class F的七类线标准的,而七类线实际上至今并不被TIA/EIA-568标准所承认。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的真实情况是——目前有七类网线,但是并不存在RJ45接头的七类跳线。
最接近RJ45接头的七类线是上图的样子。
真正可以发挥出七类及其以上性能的网络接口是这样的TERA接头:
对于福禄克测试仪来说也有针对于类似于TERA接头的测试模块
只不过,并不存在RJ45的七类跳线测试模块。所以……在各种购物平台上即便是声称自己的跳线是超过了超六类跳线标准的其实都是纯忽悠。
这时候,你就得明白厂商或者店家的心态了,本来就是在忽悠,把一条低标准的网线忽悠成高标准网线,和把一条根本不能通过测试的网线忽悠成通过测试的网线就并不存在道德上的差异了。
于是,你在看到某些七类网线的福禄克报告的时候,你会看到下面的报告内容:
这张画面的确是一条网线的福禄克报告,但是如果仔细去看你会发现这是一条超五类线的报告。买一条七类线,拿出超五类线的报告来,这种骚操作其实就是在欺负很多消费者仅仅是知道网线有几类几类的区分,但根本不会看报告,甚至不知道报告上在哪里写线的等级。
而且如果深究,我们还会发现报告上提供的测试是一个通道测试(Channel)而不是Patch Cord(跳线测试)。
按照这次长期测试的结果,最终所有七类、八类跳线都不能通过福禄克超六类跳线测试——全军覆没。本身七类八类的性能特性也就成了子虚乌有,这也就是很多消费级用户购买网线所面临的问题。
而实际上跳线的标准是网线+接头的综合测试,前阵子给大家看的一个康普的超六类网线:
实际上,这根线网线部分使用的是七类线缆:
但是负责的品牌,并不会因为网线部分是七类线而把这一条跳线标记为七类跳线,而是以实际的设计指标为依据依然将这根线标记超六类的型号。原因在于在在工程领域所有的正规项目都要以最终的验收作为付费标准,如果不能满足标准测试,就意味着一项工程要承担巨额的损失,因此在工程上大部分厂商和施工单位都会在标准框架内满足标准。
而对于消费者,顶多是会觉得网络慢,而这种主观的感受并不能量化,也就导致了厂商是有空子可钻的。
那么问题来了——网线如果不能通过福禄克测试还能不能用呢?
理论上来说,用是没太大问题的,这并不是因为一根烂网线和一根优秀的网线之间没有差距,而是因为网络传输的协议模型和网络设备都有纠错机制,一个数据包传输错误被发现后会请求一个新的数据包,这种纠错机制就掩盖了网线质量不行的问题。
只不过将网线的错误交给网络协议来处理本身就会大幅度的降低网络传输性能,尤其是虚标的网线往往会让你的不到预期的性能。
同时,网线问题可能导致连接的不稳定性,造成网络中断或断续的连接。这对于实时通信、视频会议等对稳定连接要求较高的应用程序来说是一个问题。
再有就是,我们在调试网络设备的时候首先的一个默认值是网络线路是没有故障的,在此基础上才会做网络设备的调试。而一旦网线的质量不好,尤其是网线质量不好引发的各种随机故障都会让网络设备的调试难上加难,让定位和解决问题可能会更加困难。故障排除困难可能导致长时间的网络中断,影响业务和用户体验。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网络设备接上网线后一段时间网络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