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会试乡试的区别
AI知识君
全网内容智能分析
殿试、会试和乡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三个主要阶段,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阶段,由皇帝亲自主持。参加殿试的是全国的举人,录取后称为贡士。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殿试考中称为“甲榜”,分为三甲,第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若干人,第一名称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
2. 会试: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参加会试的是全国的举人,录取名额少则几十人,多时可达四百余人。会试的第一名为会元。会试考场的各种规矩,与乡试基本一致。清朝新录取的贡士,在殿试之前,还须进行一次复试。复试结果,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等,这个等级对于以后授予官职有重要的关系。
3. 乡试:乡试是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乡试又叫“秋闱”,是科举考试的第二阶段,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官办学校)学习。
参考来源
[1]古代科举考试中的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是什么意思? - 知乎
知乎
[2]会试乡试殿试院试的区别?
芝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