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及妻儿 还有半句是什么?
郝怜菡
2023-07-15 15:49:27
共 1 个回答
郑珂
2023-07-22 05:33:47
全句为“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这是一句民间俗语。
认为这句话是出自《孔子道德论》,它的意思是一个人犯错一个人承担,不要牵连家人,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儒家伦理思想。
可是株连九族是国家当政者施行重刑中的极刑,所谓的株连并不是诛连,也就不是诛杀九族的意思。在大多情形下,主要的首犯杀掉之外,其株连的九族并不会被处死,而是分别受到轻重不同的处罚。
之所以古话说“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还有株连九族的重刑是由于当政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权力,清除统治障碍的律法手段。
而古话所说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只是儒家思想的一种道德观念,统治者接受还是不接受由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和意识决定。
这点我们可以从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儒家思想,到了一个又一个诸侯列国,既有把他待为上宾待见他列国,也有无视甚至驱赶他的列国。
因此,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仅仅是一种道德观念的其中之一,并不是统治阶级律法条例,不能左右株连九族的统治律法。
不过,株连九族的重刑在清末法律变革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其时修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的努力和大力倡导下,终于在1905年的清末正式宣布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