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火车视频(民兵埋地雷炸火车)
丿玩游戏
2023-03-24 15:01:06
“鬼子遇见骨碎,火车碰上翻身”,这是当年石家庄一带,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歌里唱的人,就是著名的爆破英雄李混子。
从1943年10月到日本投降,李混子和战友们用地雷,炸翻了日军十列火车。无意中创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记录。
李混子爆破队
李混子没有别名,他就这一个名字,给孩子取这样一个天怨人怒的名字,他爹李洛凯也是迫不得已,家里实在是太穷了。
一家四口守着一亩薄田,李洛凯是个出色的木匠,甚至称得上是优秀。可这又能如何?一年到头忙忙活活,连最起码的温饱都保证不了。
这让怀才不遇的李洛凯感到很伤心,儿子一周岁的时候,李洛凯的妻子催丈夫给孩子起个名字。看不到希望的李洛凯随口敷衍道:这兵荒马乱的,饭都吃不上,取名有啥用,就这么混着过吧。”李混子也由此得名。
李洛凯给孩子取名这态度,按老话说是“破罐子破摔”。用现代的语来形容就是“躺平”。
“躺平”的李洛凯,虽然很容易被人看不起,可是他在家里,说话还是一言九鼎的。
李混子从小家里穷,饭都吃不上,就更不要谈什么上学了。可他充分继承了父亲爱钻研,心灵手巧的传统。李混子无师自通,用粘土捏的泥人惟妙惟肖,用高粱杆编的蝈蝈笼,非常受小伙伴们的喜爱。
李混子凭借一双巧手,深得小伙伴们的拥护。同时也遭到一些人深深的嫉妒。这其中以地主李洛玄的儿子李金耀,表现得最强烈。
有一天,李混子去砍柴。傍晚回家时,被李金耀拦下来,不分青红皂白,用他那只独一撅手枪,向李混子连开两枪。一颗子弹贴着李混子的头皮飞过去,头发都被燎焦了。
李混子回到家,又气又恨,竟而大病一场。
病愈以后,李混子为了不再受欺负,千方百计的想弄一支枪。
有钱人家的孩子需要枪,可以拿钱买。李混子没钱,他就自己造。
李混子把能找到的器材,包括白铁皮、子弹壳、旱烟上的烟锅头等等,都被当成造枪的试验品。可辛辛苦苦造好的枪,在发射实验时,无一例外都枪管炸裂,有几次还差点儿伤到人。
李混子造枪着了魔,他娘担心出现意外,就托邻村的铁匠,给打造了一支能打响的火药枪,虽然没有什么杀伤力,但是唬人还是可以的。
李混子再出门,就把这把枪别在腰间,李金耀不辨真假,从此再也不敢招惹李混子了。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侵占了李混子的家乡新乐县北李庄村,13岁的李混子做了村里的儿童团长,带领孩子们站岗、查路条、送情报,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坚决抗日的八路军。
1939年初,15岁的李混子,参加了北李庄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李文祥,李混子是指导员。在此期间,李混子接受了专业的军事技能培训,尤其是在改造武器性能方面,常常有别出心裁的想法。
夜间哨兵站岗犯困,是个不容易解决的难题。李混子经过认真研究,成功制造出“自拉火”枪,也是民间俗称的线枪。
把马尾巴编成的细绳一端套在枪机上,另一端固定住,夜间把这套装置摆在进村的必经之路上。枪里装的子弹是空包弹,这种子弹发射时声音挺大,却没有弹头。这样既能避免误伤村里的乡亲们,又能提醒睡着的哨兵。
李混子的线枪刚发明了两天,就在实战上证明了它的实用性。
那天夜里,100多名日军偷袭北李庄村,还没进村就踩中了线枪。住在村里的几名八路军战士,听到枪声后,及时转移。
日军偷袭不成,只得悻悻而归。
李混子舍不得他的线枪,结果在收枪时被敌人抓住了,日军见抓了个小孩子,便软硬兼施,逼问李混子村里有没有八路军。
李混子装傻充愣,一问三不知。气急败坏的鬼子,将李混子狠狠的打了一顿,然后就给放了。
八路军区长柴振芳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登门看望李混子,并奖励给他一支崭新的步枪。
1940年春天,李混子参加了爆破培训班,不但弄懂了地雷的使用原理,还学会了制造地雷的技术。
培训结束以后,李混子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不是制造地雷,而是制造子弹。
当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弹药都十分匮乏,抗日游击队和民兵使用的,大多是自己制造的子弹。
子弹用的是黑火药,子弹头是硬木,或者是铁丝拧成的。子弹头发射出去之后都翻着跟头,根本打不远。
更让人着急的是子弹的底火,民兵们使用的子弹底火一直都是传统的小砸炮,质量非常不稳定,在战场上,经常出现因底火不合格,子弹卡壳的现象。
李混子首先改进了子弹发射药,大大提高了子弹的杀伤力。随后又创造性的发明了“二槽”子弹,有效的解决了底火问题。
不过真正让李混子威震敌胆的,还是他出神入化的地雷爆破技术。
1943年11月,日军集结5万多兵力,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利用平汉铁路,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输送兵员和武器弹药。
李混子接到上级命令: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线,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反“扫荡”。
当时抗日民兵破坏铁路的方式,就是扒掉铁轨,烧掉枕木。这种行动不但效率低,而且非常危险。
李混子斟酌再三,决定使用地雷炸铁路,炸火车。
李混子的创意不错,但困难更多。首先就是常规地雷的杀伤力不够大。常规地雷炸弹兵,炸汽车乃至炸坦克,杀伤力都绰绰有余,可用来炸一百多吨吨重的火车头,就有些太勉强了。
李混子将其归结为,是地雷使用的火药爆炸力还不够大。
爆炸力强大的炸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几个月前,日军用飞机轰炸抗日根据地,一颗五十多斤重的炸弹,落在河边沙地上,没有炸,李混子和战友们把炸弹弄回来,存放在地窖里。
李混子和战友们商量,把这颗炸弹拆开,就有高质量的炸药了。
拆卸炸弹的时候,李混子把战友们都撵走了,他独自留在地窖里,拆解炸弹他也是第一次,一点儿把握都没有。
李混子小心翼翼的拆下每一个零件,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安全的把炸弹引信拆了下来。
拆掉引信,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大半。李混子将引信放在一旁的木板上,将炸弹里的炸药都倒了出来,足足有十八九斤。
李混子用油纸将炸药包好,放在竹篮里送出地窖,就在大家准备庆祝大功告成之际,那只被拆卸下来的炸弹引信,突然滑落到地上。
李混子急中生智,迅速卧倒伏在地上。引信爆炸了,地窖里冒出一股浓浓的白烟。
战友们心急火燎的来到地窖口前,却看到李混子的脸被熏得像包公一样黑,却笑意盎然,露出雪白的牙齿。
几天后,三颗特制的拉火式地雷制造成功。
当天晚上,李混子带着他的爆破小组。将三颗地雷都布置在铁路轨道上,晚上12点多,一列满载日军的运兵列车,轰轰隆隆地驶了过来。
李混子屏住呼吸,在火车头开进雷区的一刹那,他的手猛地向下一挥。
地雷的爆炸声,完全被列车行驶的声音所淹没,硝烟散去,李混子呆住了,日军军列毫发无损,似乎都没感觉到被袭击了,就这样耀武扬威的开走了。
首战失利,战友们都有些沮丧,李混子也双手抱头,苦苦思索失利的原因,然后他又到炸点儿进行实地勘察,最后得出结论。这次伏击战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地雷做的太小了。如果用炸弹里倒出来的炸药,只做一枚地雷,起爆后效果会好的多。另外埋雷的方式也有问题,简单的把地雷放置在两道铁轨之间,不如把地雷埋在铁轨下。
问题找到了,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炸药,再好的设想也是白搭。
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战斗英雄甄凤山,他指挥的八路军铁路支队,在定县(定州)袭击了日军一辆军火列车,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
甄凤山听说李混子正在为缺少炸药的事犯愁,二话不说,送来了两箱,共100斤炸药。李混子随即用这些炸药制造了4颗特大的拉火式地雷。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李混子将两颗地雷埋在两侧铁轨下,剩下的两颗地雷都埋在路面的枕木中间。
当天夜里大雾弥漫,李混子和战友们埋伏在铁路两侧,静静的等着敌人送上门来。
晚上寒气逼人,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可直等到东方露出了鱼肚白,还没见日军的列车经过。
天马上就要亮了,天一亮,埋设的地雷就会暴露在敌人面前。很多战友打起了退堂鼓,可李混子态度很坚决,坚持再等等看。
五六个日军,乘坐着轨道装甲巡逻车从车站里出来,没走出多远,巡逻车停了下来,两个鬼子下了车,爬上路边的电线杆,去修复被抗日游击队剪断的电话线。
李混子终于明白,鬼子的列车为什么昨夜没有出动,原来是他们的电话线被剪断了,无法正常联系,更不知道路况如何。
昨天晚上的雾太大了,以至于抗日游击队在剪电话线时,和李混子的爆破小组擦肩而过,竟彼此都没有发觉。
又有两个鬼子爬上电线杆,现在巡逻车上只剩下一个人。在电线杆上作业的鬼子简直就是活靶子,有的战士动心了,跟李混子请示,把这几个鬼子送回老家。
李混子还是不同意,他不想因小失大,李混子认为,只要日军的电话线接通,他们的列车就该行动了。
果然不出所料,电话线刚接通不久,一列满载物资的军火列车呼啸而至。
李混子一声令下,在地雷巨大的爆炸声中,沉重硕大的火车头被掀起两米多高,一头栽进路基下,后面的车厢在巨大的惯性下,相互挤压,里面传出阵阵爆炸声和惨叫声。
由于是白天,鬼子的援军转瞬即到,所以李混子和战友们来不及打扫战场,匆忙的撤离了。
这次成功爆破,使日军损失惨重,他们修复铁路,清理损毁的列车,足足用了六七天时间。
日军吃了大亏,可又无可奈何,只能加强对铁路沿线的防范。
把路基的石子都浇上石灰水变成白色,有些许的异样,就会招来日军工兵的排查。另外日军还加强了巡逻,派出数辆铁道装甲巡逻车,每过20分钟就有一辆巡逻车驶过,一旦发现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遭到巡逻车猛烈的射击。
面对敌人密不透风的防御,李混子的拉火地雷没了用武之地。可整日里看到日军的军火列车在铁路上畅通无阻,李混子心里说不出的着急。
李玉彬是李混子的好朋友,看到好朋友整日茶饭不思,李玉斌心里也不好受,他主动找到李混子闲谈,询问李混子,对地雷炸火车威胁最大的是谁。
李混子琢磨了一下说:“是鬼子的工兵。”
李玉彬又问:“能不能先把鬼子的工兵都打掉?”
李混子眼前一亮,喜笑颜开的道:“我有办法了。”
几天后的一个夜里,鬼子的装甲巡逻车刚刚经过,爆破小组的几名成员就冲上铁路路基,他们先挖开一个坑,放进一颗大地雷,随后又挖了一个坑,将挖出来的石子,精心的填入第一个坑里,并伪装的天衣无缝。
随后又将一颗大地雷,小心翼翼的放入第2个坑里,然后也做了伪装。
在鬼子的巡逻车返回之前,李混子和战友们悄悄地消失在夜色中。
天亮以后,日军工兵进行例行巡视,意外的发现路基有伪装过的痕迹,工兵们如获至宝,他们小心翼翼的把大地雷挖出来,带回新乐县城进行仔细研究。
十几个工兵,围着地雷啧啧称奇,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地雷。
地雷的底部是半圆的,和不倒翁一样,来回的晃个不停。
就在这个时候,地雷里冒起一股白烟儿,工兵们顿感大事不妙,还没来得及逃走,地雷轰然炸响,这地雷个头大,威力也大,十几个鬼子工兵,都被炸得粉身碎骨。
县城里的工兵死伤殆尽,日军指挥官佐佐木惊得目瞪口呆。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佐佐木抓起电话,才知道一列满载物资的列车,就在刚才触雷出轨了。
日军的铁路运输线再次中断,李混子巧使“连环雷”的事迹,也在根据地内被广泛传扬。
李混子也毫无隐瞒的,把自己制造使用“连环雷”的经验,介绍给战友们听。
日军对铁道运输线防范非常严密,拉火式地雷已经无用武之地,于是李混子为火车头量身定做了震轧式地雷,引发这种地雷,一定需要足够大的重量,即便是卡车压上去都安然无恙。
炸日军工兵的地雷,李混子动了个小心计。他在地雷里放了一小瓶硫酸,然后把地雷的引发装置,用一根细铁丝固定住。
鬼子不知其中的机关,他们移动地雷,硫酸撒出来,将细铁丝熔断,这样地雷就炸了。
不到一个月时间,两辆日本军列被炸毁,佐佐木被上司骂的狗血淋头。恼羞成怒的佐佐木开始大兴土木,他在铁路两侧挖了6米多宽,4米多深的护路沟,在路边每隔几里远,就修一座炮楼,派人昼夜值班。
另外还抓了许多壮丁,专门用于夜间巡逻。佐佐木这一折腾,李混子发明的震轧雷,也没了用武之地。鬼子是铁了心,不给他埋雷的时间。
可李混子岂能被鬼子牵着鼻子走,他从常用的老鼠夹子上面找到灵感,制造出一种有弹性装置的新型地雷。
设置这种地雷只要几十秒时间,把地雷放置在两根铁轨中间,打开击发装置,马尾变成的细绳,一头固定在导火索上,另一端绑一块吸铁石,吸附在铁轨外侧,列车经过压断绳子,地雷也会在第一时间被引发。
佐佐木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才让铁路勉强通车,可仅仅两天后,李混子的鼠夹子地雷就大发神威,日军军列和铁路,再次被炸的七零八落。
佐佐木绞尽脑汁,想了无数阴谋诡计来对付李混子,可是都毫无作用。李混子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对策,用地雷的爆炸声,宣布佐佐木阴谋的破产。
截止到日本投降,从寨西店到承安铺之间的25里铁路线上,李混子屡战屡胜,先后炸毁日军军火列车10列,愣是把铁路两侧变成了报废火车停车场,到处都是被炸的扭曲变形的火车车厢。期间被炸死炸伤的鬼子难以计数。
日本投降后,李混子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授予“爆破英雄”的称号,并荣获奖章一枚。奖品是一支驳壳枪和50发子弹。
李混子指挥的爆破小组,也荣获锦旗一面,上写着:敌人遇见骨碎,火车遇见翻身。这是对李混子爆破小组最高的赞誉。
1946年初,地主李洛玄带着“还乡团”,来到北李庄村,大肆的烧杀劫掠后,乘火车逃回石家庄。
李混子重披战袍,利用他出神入化的爆破技术,炸的铁路线上的敌人鬼哭狼嚎。
1946年12月8日夜间,寒风呼啸,李混子突然接到报告,说李洛玄带着“还乡团”奔北李庄来了。
李混子登上房顶查看敌情,不料身上的棉袄被大风吹起,碰到地雷引线上。李混子腹部受重伤,不幸牺牲。年仅22岁。
烈士的遗体,先是被埋在村外的土岗上,后来被家人迁入祖坟。1956年又迁入华北烈士陵园安葬。
时至今日,在北李庄,还有烈士的纪念碑亭。淳朴的村民们,每年都会到这里祭扫。聆听当年爆破组的老人们,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
阅读原文